9月15日上海戏剧学院开学典礼上,院长黄昌勇向2025级新生推荐四本自己读过深受启发的书。他还分享对游戏、社交媒体账号、Deepseek、短视频、新生报到率的看法。
黄昌勇在上戏开学典礼
第一本书是他因鲍鹏山教授提到而去看的《道德经》。黄昌勇尤其认可其中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,强行者有志”。还有三本书,是他在暑假读的科技预言家凯文·凯利的《2049:未来10000天的可能》,书中提出“无形”“透明”“脱媒”“丰沛”等概念,还有“酷中国”的愿景,另一本书是一直想读没有来得及的彼得·海斯勒的《寻路中国》,最后一本书则是以前读过但并没有完全理解的维特根斯坦的《逻辑哲学论》,“分别涉及科技、社会、哲学,感觉自己很有收获。”
黄昌勇希望新生到了大学后,有更多的自我逻辑,“如果我们还是围绕考试来学习,那从根本还没有脱离中学的惯性和模式。大学应该是弘扬个性的时期。很多本科阶段表现并不优秀的同学,后来却发展得更好。我自己大学阶段就不是一个追求卓越的学生,很叛逆,说怪话,还与同学打过架,四年没有评过优,但我用功有主见。不要简单地冲着绩点,也不要太看重评优,按照自己认定的逻辑来读书才是最好的选择。”
上戏学工部对新生调查显示不少同学担心“人际沟通”。黄昌勇认为,“在大学,我们面对的是双重关系:人机关系和人际关系。现在,人和机器的关系似乎占据了上风,挤占了人与人之间的链接通道和交流时空。也因此,我们更加要积极地参与团队的建设,增强协作意识和能力。”
黄昌勇再次以《道德经》“知人者智宝盈国际,自知者明”启发新生,“更多地看到别人的优点,更多地认识自己的不足。这样就可能在人际交往中秉持善良这一最可宝贵的品质,如果一切从善良出发,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一定会少去很多痛苦和困扰,友爱、理解、对自己严格一些,对他人宽容一些,我们就会营造一个正向的氛围和和谐的空间,为人格的陶冶、能力的提升打开敞亮的通道。”
期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