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|撒欢前海吉安
编辑|向晚晩
近日,在戛纳电影节上,一部影片引起了广泛关注,成为热议的焦点。
这部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《酱园弄》迅速引发了观众的高度期待,并且一度占据微博热搜榜单前十名的位置。
剧照一经发布,观众纷纷表示,剧中的人物让人有种“熟悉的陌生感”,似乎每个细节都在挑战着他们对角色的认知。然而,剧中频繁的暴力血腥场面,最终迫使相关部门要求进行删减和整顿,影片的时长被压缩,并被分成了上下两集播出。
在深入了解后,我们发现,这部作品的灵感竟然来源于民国时期的“四大奇案”之一。
那么,这起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案件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?
让我们继续探讨。
展开剩余88%“我最后一次见到她时,她的身体依然健康,动作麻利,眼睛闪烁着光芒。
不过,她的三角眼看上去依然有些让人感到不易接近,或许是因为她经历了太多的苦难,那种坚韧不拔的气质,让我不禁对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敬畏。”
这段话出自1990年记者徐平对一位老年女性的采访。
这位女性,曾因涉及轰动一时的“酱园弄杀夫案”成为众人焦点,如今早已远离昔日的风波,过上了平凡的生活。
从监狱中走出来之后,她离开了上海的酱园弄,再也没有回去过。幸运的是,詹周氏不再是那个“詹夫人”,她找回了自己真实的名字——周慧珍。
她与农场的厨师严少华相爱并最终结为夫妻,开始了新的生活。为了维持生计,周慧珍选择在幼儿园当起了阿姨,这一职业一直做到了退休,期间她也处理好了心中对于“无子可养”的痛楚。
退休后的周慧珍每月能够领到100多元的养老金,生活简单而平静。她爱打麻将,交了许多干女儿和干儿子,平时这些孩子们时常来看望她、照顾她。
值得注意的是,她的卧室内摆放着孩子们的年画和合影,连饼干盒也将孩子的画面摆放在显眼的位置。
然而,对于她曾经参与的杀夫事件,周慧珍始终保持沉默,从不提及。
若你以为她是一个令人愤恨的恶人前海吉安,那你就错了。
她的前半生充满了苦难与煎熬。
从小失去双亲,被亲戚抚养,8岁时被卖到上海做养女,过着贫苦且屈辱的生活。
在懵懂的青春期,她被养父母安排与詹云影订婚,并在21岁时结婚。然而,这段婚姻,短短几年内,便演变成一场噩梦。
她的婚姻,几乎只有几个字的描述:饱受丈夫的打骂、侮辱、饥饿与冷漠。
她不仅被丈夫出轨,还不得不与情妇一同生活,甚至被迫照顾情妇怀孕。
究竟是什么让她忍耐了9年的折磨?
结婚前,周慧珍总是感到深深的恐惧,仿佛漂浮在水面,无法安定下来。
她曾以为结婚后会有一个肩膀可以依靠,可是,仅仅两个月后,丈夫的态度便急转直下。
他毫不掩饰地告诉她,他已经有了情妇,并且还把情妇带回家。
他与当铺的丫头兰喜发生了婚外情,并让她怀孕。
尽管周慧珍竭力劝阻,丈夫却冷酷无情地将婴儿送走,逼迫兰喜重新嫁人。
詹云影迷恋赌博,倾家荡产,甚至失去了工作。
周慧珍四处奔走,竭力劝导丈夫戒赌,但他依旧沉迷其中,漠视一切。
她绝望至极,眼见家里没钱买食物,情急之下,她决定去香烟厂工作,补贴家用。
但丈夫的冷嘲热讽让她更加痛苦,他甚至怀疑她与外面男人有染,这一切几乎将她逼入死路。
渐渐地,家中的粮食吃光了,连老鼠都不再来找食物。
她的首饰逐渐消失,衣物也被典当换成了银票,而周围的亲戚朋友也都借遍了。
没有任何办法时,周慧珍看到了邻居卖排骨年糕,突发奇想决定自己也做一个摊子。
她买了一把刀,准备开始做生意,谁曾想,她最终竟然用这把刀结束了丈夫的生命。
案发的前夜,詹云影仍与朋友打麻将,回家后沉沉入睡。
然而,周慧珍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“杀了他,我才有可能解脱,否则将来只会更加痛苦。”
作案时,邻居独眼龙曾听见有人呼救,询问周慧珍时,她淡然回应道丈夫只是说梦话。
可当独眼龙送女儿上学时,发现楼梯间竟有血迹,经过一番调查后,发现周慧珍的双手沾满鲜血。
这一事件最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,法庭一审判决周慧珍死刑。
很快,女作家苏青便关注到这件事,并为周慧珍发声。
苏青认为:“她的悲剧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。从幼年的生活环境到婚姻状况,都充满了不幸。如果当时有人帮助她,或者她有勇气反抗,也许她可以早早离开那个无情的丈夫。若她选择离婚,或许能遇到一个好丈夫。她的选择不是理性,而是绝望。”
案件经过三次重审,最终法院驳回了周慧珍的上诉,维持原判。但在这场法律斗争中,一位外国律师钻法律漏洞,称周慧珍怀孕,需要等待她生下孩子。
拖延至抗战胜利后,法院将她的死刑改为有期徒刑。
在监狱里,周慧珍并未放弃自己,反而精进了刺绣技艺。
刑期结束后,她终于得以出狱,过上了她梦想中的平凡生活。
而她那充满波折的前半生,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,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。
为什么这起案件会被称为“民国四大奇案”之一?
正如苏青所说:“在自由平等的社会中,即使是丈夫对妻子的背叛,公众的关注也远不如这起杀夫案。这场悲剧是几千年封建文化的产物,是对‘夫为妻纲’的错误理解。”
而周慧珍的行为,虽然法律无法容忍,但从感情上,许多人能够理解她的绝望与愤怒。
这起案件不仅引发了人们对婚姻与家庭暴力的深刻反思,也为新时代女性争取平等权利提供了有力的论据。
因此,当一个案件成为社会的集体痛点时,便说明它并非个案,而是时代的悲哀。
— END —
图|来源网络侵删前海吉安
发布于:山东省期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