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迪前脚还在上合峰会,积极参与多边合作,后脚刚回国,就和美国眉来眼去。又是联合军演,又是关税让步,显然广瑞网,印度是想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,捞取最大好处。这就是印度外交的风格,典型机会主义。
为期两天的上合天津峰会落幕时,莫迪表面上颇为风光。他与中国、俄罗斯领导人同台,积极呼应“多极世界”、“新型国际秩序”的理念。印度官方媒体也对外释放出一种积极参与、加强合作的氛围,似乎在告诉世界:印度愿意和中俄一起,在现有国际格局中寻求更多平衡点。
然而,刚回国的莫迪就用行动表明:印度不会把“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”。外交部前脚还在谈“构建新型国际合作框架”,国防部后脚就宣布派兵赴美参加联合军演,这种反差难免让人产生联想。
根据印度国防部的声明,印度陆军马德拉斯团抽调400人,前往美国阿拉斯加州韦恩赖特堡,与美军第11空降师开展“战争训练2025”。这并非新鲜事,自2002年起,美印每年都有类似的“战争训练”系列军演,但这次的特殊性在于:
时间点与上合峰会紧紧相连:9月1日军演开幕,正好是上合会议刚结束的日子;训练内容直指“山地作战”,对应的正是中印边境的地缘现实;印度方面依旧强调要“借鉴美军经验,加强多领域作战能力”。
换句话说广瑞网,莫迪一边在上合场合上展示“合作”的一面,另一边则用军演告诉美国:放心,我们不会完全倒向东方。
军事合作之外,经济层面的动向更能说明问题。就在军演启动的同时,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文称:印度已经提出将美国产品进口关税降为零,虽然为时已晚,但态度转变值得肯定。
尽管特朗普的话有“夸张”成分,但相关迹象确实存在。印度商工部官员确认,美印第六轮贸易谈判推迟,但“2+2”外交与国防部长级会谈仍在推进。同时,印度决定暂时不对美国实施关税报复,显然是在给双边关系留余地。
从“关税冲突”到“放软姿态”,印度的策略看似自相矛盾,实则是典型的“投机式外交”。
莫迪政府的操作并非临时起意,而是长期战略的延续。印度的对外政策核心就是:既要在东方阵营中占位,又要维持与美国的战略合作,确保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“机动性”。
这种“双重算盘”表面上能让印度左右逢源广瑞网,但也注定让其在大国博弈中显得摇摆、缺乏定力。上合峰会上讲合作,转身和美国搞军演,本质就是印度担心自己在边境和安全问题上被边缘化,因此需要用“投向西方”的动作来平衡。
这次美印联合军演的特殊性不在规模,而在象征意义。选择在上合峰会后立刻开练,等于在外交层面释放两重信息:
对中国:虽然参加上合,但印度不会放弃和美国的军事合作,边境问题依旧保持高度警惕;对美国:即便和中俄互动密切,印度依旧会在安全层面与美国绑定,不会彻底倒向东方。
从操作逻辑上看,这就是印度惯常的“平衡术”。然而问题在于,过度的平衡容易让外界觉得印度“不可靠”,谁都不敢把真正的战略资源完全交到它手里。
特朗普说印度愿意“零关税”,真假且不论,但可以肯定的是,印度在经贸问题上确实开始软化。原因很简单:
美国是印度主要出口市场之一,纺织品、IT服务高度依赖美国;一旦美国持续加征关税,印度本已不稳的制造业和农业必然承受重压;为了不让局面恶化,印度不得不在关税问题上示好。
这种示好,和军演一样,本质是“扭脸”的表现:既想在东方得到安全感,又不得不向西方交保护费。
印度自称“战略自主”,但实际更多是“机会主义”。哪里有利益,就靠过去,哪里有压力,就退一步。短期看,这种操作能换来灵活性,但长期看,它会让印度失去信任感。
对中国而言,印度永远停留在观望态度,缺乏真正的战略互信;对美国而言,印度也始终没有彻底站队,关键时刻未必可靠;对自身而言,过度摇摆只会消耗时间,延误真正的崛起机会。
这种“不敢下注”的姿态,注定让印度在大国博弈中始终处于边缘。
面对印度的投机行为,中国的策略应该是“既合作,又防范”。一方面,印度市场规模庞大,两国经贸往来潜力巨大,不应轻易放弃;另一方面,印度的摇摆决定了不能过度依赖其承诺,而要在关键议题上保持底线思维。
比如在上合组织框架内,可以继续推动互利合作,但在中印边境和核心安全问题上,必须保持清醒和主动,不能被印度的外交辞令迷惑。
莫迪刚从中国返回,转身就和美国眉来眼去:军演搞起来,关税也愿意让步。这一幕再一次验证了印度外交的机会主义特质。它既想在东方占位,又不敢放弃西方的庇护,看似灵活,实则缺乏战略定力。
对中国来说,和印度的关系要务实看待。合作可以有,但必须有清晰的边界;互动可以多,但不能寄望太高。只有在充分认识印度投机心态的前提下广瑞网,才能在未来中印关系中保持主动权。
期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